除虫菊素,是从多年生草本植物除虫菊的花为主要原料加工成的植物源杀虫剂。主要剂型:0.5%、1.5%可湿性粉剂,0.5%粉剂,3%、5%、6%乳油,3%、5%水乳剂,3%微胶囊悬浮剂。主要用于防治蚜虫、蓟马、飞虱、叶蝉和菜青虫、猿叶虫、蝽象等。低毒。
(1)杀虫机理 与害虫体表接触后,能够快速渗透,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,快速击倒和杀死。但在击倒剂量下,害虫有可能通过自身的代谢酶降解除虫菊素,产生复苏现象。对人、畜安全,不污染环境,不易产生抗药性。
(2)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
①喷粉。防治棉蚜、菜蚜、蓟马、飞虱、叶蝉、菜青虫、猿叶虫等,每亩喷0.5%除虫菊素粉剂2~4千克,在无风的晴天喷撒。
②喷雾。可防治蚜虫、蓟马、猿叶虫、金花虫、蝽象、叶蝉等多种蔬菜害虫。防治蚜虫、蓟马等,在发生初期用5%除虫菊素乳油2000~2500倍液,或3%除虫菊素乳油800~1200倍液,或3%除虫菊素微胶囊悬浮剂800~1500倍液,均匀喷雾;防治小菜蛾,在低龄幼虫期用5%除虫菊素乳油1000倍液喷雾;防治菜青虫、斜纹夜蛾、甜菜夜蛾、棉铃虫等鳞翅目幼虫,在低龄幼虫期用5%除虫菊素乳油1500~2000倍液喷雾。根据害虫发生情况,隔5~7天后再喷1次。
(3)注意事项 不宜与石硫合剂、波尔多液等碱性药剂混用;除虫菊素对害虫击倒力强,但常有复苏现象,特别是药剂浓度低时,故应防止浓度太低,降低药效;低温时效果好,高温时效果差,夏季应避免在强光直射时使用,阴天或傍晚施用效果更好;除虫菊素无内吸作用,因此喷药要周到细致,一定要接触虫体才有效,因而多用于防治表皮柔嫩的害虫;除虫菊素对鱼、蛙、蛇等动物有毒麻作用,注意鱼池周围不能使用;使用除虫菊素要注意使用浓度、次数以及农药的轮用,以防出现害虫的抗药性;应保存在阴凉、通风、干燥处;安全间隔期1天。